引言#
下圖是比特幣的價格變動歷史和一些里程碑事件,這些是比特幣的表象,但比特幣價格的里子是什麼。我希望探究的問題是:影響比特幣價格變動的底層因素是什麼?
不變的比特幣基本面#
比特幣的誕生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機後開始醞釀的,在前面幾十年的計算機學、密碼學發展基礎上,綜合幾種技術理論,誕生了比特幣白皮書,8 頁內容闡述了其技術基本面。從 2009 年上線以來,關鍵技術沒有大的變化。換句話說,比特幣發展壯大至今,其自身基本面幾乎不變,主要的變化是外部環境的巨變。
驅動比特幣價格變化的因素#
比特幣市值抬升的過程中,追本溯源來看,只有兩個主要的外部因素:
- 越來越多的人認知和需求比特幣;
- 法幣的長期貶值;
這兩個外部因素是驅動比特幣上漲的主要原因,這兩個因素之間又相互促進,最終不斷凸顯比特幣的稀缺性。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認知和需求比特幣?#
推動現代社會生產力進步的主要方式是通過數字化,催生了對程序員(科技從業者)的大量需求,這類人群數量和話語權在不斷提升。比特幣作為一種數字化的貨幣和市場,天然更容易被這類人認知。
去中心化是比特幣重要的需求來源,通過加密技術和去中心化特性使得個體用戶實現了與主權國家一致的防守水平。原來主權國家可以凍結法幣財產、沒收實體資產,但在區塊鏈技術的幫助下,主權國家沒有對該類資產的執法能力。仍然可以控制肉身脅迫交出私鑰,但只要嘴硬不說,主權國家是沒有能力破解私鑰的,並且控制區塊鏈網絡的執法成本遠高於收益。一致的防守水平意味著最弱勢的個人和最強勢的主權國家在資產控制力上的平等,最終會演變成什麼樣說不清楚,更自由主義、更極致的市場化?
把貨幣看成發生交易的集市,法幣是有各個主權國家維護的集市,比特幣是靠代碼機制維護的集市。維護集市是有成本的,主權國家是靠軍隊,比特幣是靠加密算法、分佈式節點和歷史區塊記錄(以挖礦激勵發工資)作為國家暴力機構。不可否認,幣本位思維本質上是在對主權國家鬧革命。孰優孰劣,關鍵是要回答哪個集市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從第一性原理似乎可以說數字化的集市成本更低,但現實情況是加密世界建立在已有的穩定社會治理、互聯網正常運行之上。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模糊,但有一點值得一提,當前成為維護比特幣集市的節點面臨的門檻,估計遠低於在主權國家當公務員。隨著這個集市發展壯大,成為礦工(公務員)的門檻也越來越高,屠龍者終變惡龍是人性。
法幣的長期增發#
各國法幣的貨幣政策是影響比特幣價格的關鍵變量,比如 BTC/USD 交易對中,更具波動性的其實是分母中法幣的價值。由於比特幣全球流通屬性,在法幣相互間可以自由流通假設下,其分母應是所有法幣數量。美元、歐元、日元、人民幣是四個主流法幣。
四大法幣 M2 同比情況:
美國 M2 絕對值:20.8 萬億美元,注意下圖的縱坐標軸。
https://www.yardeni.com/pub/monetagg.pdf
中國 M2 絕對值:270 萬億人民幣左右(36.9 萬億美元),不過這裡面有多少錢是自由流通的法幣?2022 年底,離岸人民幣存款和境外主體持有人民幣資產合計超過 12 萬億元,佔比其實非常低。額外提一句,任澤平在其 2021 年報告中測算 2020 年住宅市值為 62.6 萬美元。
https://www.yardeni.com/pub/chinam2bnklns.pdf
歐元 M2 絕對值:15.1 萬億歐元(16.04 萬億美元)。
https://www.yardeni.com/pub/eum1m2m3.pdf
日元 M2 絕對值:1,229.4 萬億日元(8.2 萬億美元),日元匯率波動導致以美元計價的日元 M2 沒有顯著增長。
https://data.ecb.europa.eu/data/datasets
印鈔是一種溫和的剝削方式,是符合人性和金字塔頂層集體利益的選擇。一屆有遠見的政府能克制支出欲望,但能保證每屆政府都在掌握權力的條件下自我約束,保持政府的經濟效率嗎?怎麼樣的制度設計可以在足夠長的時間裡即利用人性、又約束人性來維護集市的運行?
貨幣政策受宏觀經濟影響,但宏觀經濟變量複雜,各因素充分博弈,主要矛盾往往不清晰,只在事件性的短期有明確變量,但這種事件可能幾年才發生一次。基於對宏觀的預判做決策是一件在信息和理解層面都不太可能有優勢的事情,更適合的方式還是跟蹤和理解經濟情況、貨幣政策的事實知識,尋找和順應有延續性的關鍵變量(其實哪個是關鍵變量都在變化)。
稀缺性#
法幣大量增發的世界,有稀缺性是抗通脹的關鍵。怎麼理解稀缺性?稀缺性體現在議價能力,議價能力是供需情況的直接反應。比如一個企業可以生產社會需要的產品,而其他企業無法生產,這時該產品具有稀缺性,或者該企業股權具有稀缺性,優質股權也是最能夠被大眾觸達的稀缺性。而比如一個官員掌握關鍵資源的分配權力,這類稀缺性幾乎不會在市面流通,難以觸達。為什麼藝術家的作品價值大幅上漲往往在死後實現?因為供給量受限(死亡),需求在增加(作品的傳播認知並未中斷)。實際市場的供需關係裡,需要注重邊際變化的重要性,邊際變化對議價能力的影響很大。在現代世界裡,基本需求大都已經被滿足,創造邊際需求和供給越來越成為享有更大議價能力的途徑,比如市值最大的 Apple、Microsoft 等,還有一眾追求科技創新的企業。
前面提到區塊鏈技術賦予了個人抵禦主權國家的防守水平,這個特點其他加密貨幣也可以提供(技術上可以,實際上看節點是否足夠去中心化),也可以規定總供應量的限制,不更改其節點運行代碼,甚至可以提供更大的區塊空間,更快的出塊速度,那為什麼是比特幣?區別於其他加密貨幣,比特幣有幾個明顯的稀缺性來源,難以被其他加密貨幣複製。
- 原創性,比特幣是最早的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應用,加密世界裡的古董;
- 凝聚了一批具有加密朋克精神、自由主義精神、編程能力的社區人群;
- 去中心化的節點分布,廣泛分散的籌碼結構,沒有核心掌控者(非常重要);
- 長時間穩定運行的良好歷史記錄;
- 品牌、媒體關注和社會話題性。比如潘志雄這篇文章,記錄了他 2011 年因為比特幣被盜的媒體文章開始關注和免費領取了 0.01 枚比特幣;
上面的稀缺性來源有些完全無法被其他加密貨幣複製,需要歷史的時間窗口和機遇。有的稀缺性構建起來難度極大,需要巨大的投入和積累。我列舉出來的對比特幣稀缺性的來源是不全面的,可能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稀缺性,比如灰產的應用等。
針對比特幣稀缺性來源,有哪些可以跟蹤的事實 or 風險點?
- 比特幣節點是不是足夠去中心化?比特幣加密算法的安全性?防守水平。
- 比特幣是不是仍作為對抗法幣增發的敘事性主角?仍然被新聞媒體廣泛傳播關注?品牌。
- 比特幣鏈上活躍情況?閃電網絡的進展和交易量?需求事實。
- 比特幣的監管情況?是否抑制對比特幣的需求?隨著對比特幣的深入研究,目前個人理解是只要比特幣能提供個人用戶對主權國家的防守水平,監管影響的只是比特幣發展的速度而非終點。
- 比特幣代表的社會思潮是否更多為人類所接受?在更長期和更底層的維度,這是最重要的因素。